随州市曾都区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以建设美丽曾都为核心,在聚焦“四个一”工程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聚焦“一片天”下功夫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不断改善大气环境。
在项目“选址、审批、验收”等程序上,联动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部门,将污染行业作为审查重点,在源头上杜绝大气污染企业引入;强力推行对各工业园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0%以上。
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3个,淘汰污染大、能耗高、产值低的设备,全面提升企业产值效益。推动完成全区41家规模以上企业专汽喷涂挥发有机物专项治理和城区125家燃煤燃薪锅炉改造,完成31座加油站双层罐防渗改造和油气回收装置工作。
组织秸秆禁烧专班到各镇办进行现场巡查,累计出动环境监察人员60余人次,依法查处秸秆焚烧行为6起。严格执行在建项目按要求落实扬尘防治“六化”标准,全区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0.5%、18.8%,空气优良天数比达到90.2%,较2019年同期上升14.6个百分点,呈现“两降一升”的良好态势。
二是聚焦“一座山”下功夫
借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改善山区农村环境。
科学制定荒山造林设计方案,根据各村丘岗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山石土壤条件,合理确定适合各村的主要土壤树种、做到因地制宜。完成精准灭荒1304亩、森林抚育3500亩。
探索形成了“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区累计投资近4000余万元,完成2.43万座农户无害化厕所建改,建设了110座农村公厕、20座乡镇公厕、18座旅游厕所,实现预期工作目标。投入资金25万元用于金花岭村、白庙村、神农寨村、邓家老湾村等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狠抓山区环境改善。
三是聚焦“一条河”下功夫
始终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持续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完成7处“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成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新增界标22块、交通警示牌18块、宣传牌17块,新建防护网510米,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全年达标。
完成34条镇级河流、80座小型水库及灌区、3座水电站划界确权,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示范河流建设行动,取缔非法囤砂点10个。禁捕退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收缴“三无”船只339条,库区渔民完成转产就业。漂水河被评为“湖北省幸福河湖示范”,曾都区获评全省河湖长制示范县。
四是聚焦“一抹绿”下功夫
始终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推进污染防治工作。
“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顺利收官,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稳定运行,村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拨付资金132万元用于龚店村、红石岗村、槐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投入65万元用于洛阳镇龚店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打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
城北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开发区内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明珠渠、合溪河渠、两水北渠、看守所渠治理工程整治。投资资金3.34亿元,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将污水管网纳入小区改造范围,整体规划、一体推进,惠及108个小区1.69万户居民。
按照“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原则,建立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镇(街道)等单位参加的“零点行动”督查小组,在电毒鱼高发期开展不定期巡查42次,共查处偷鱼、电鱼案件20余起。在府河流域开展采砂制砂专项检查12次,出动执法人员215人次。持续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大力提高执法能力,2020年累计立案51件,下达处罚决定35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