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弦通讯员杜忠泽李斌
青山逶迤、碧水环绕。5月20日,湖北省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随州千年银杏谷启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呼吁,生物多样美不等于打造网红“盆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定要注意走出三个误区。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外出旅游的体验,或到山水之间领略自然之美,或到农家小院体验田园之乐,甚至还会在细雨中,穿林去听打叶声……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亲近自然的渴望呢?”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冯安龙认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经过亿万年的演进,孕育了不计其数的物种,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是人类的本能。
“当前,就全省而言,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还要注意走出三个误区。”在活动现场,冯安龙呼吁,要走出“划区为牢”的误区,既要重视保护区之内的物种保护,也要重视保护区之外的物种保护;要走出把“生态廊道”当“景观廊道”建设的误区,在生态廊道建设中,过度硬化亮化,大量引进外地物种,不仅没有修复生态功能,还造成新的生态失衡;要走出生态修复就是打造“网红打卡点”的误区,实施生态修复,就是让大自然恢复它该有的样子,将生态修复公园化、盆景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退化的风险。
正因为想让更多人领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真谛,省生态环境厅特地将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选择在随州千年银杏谷举办。“因为这里拥有千年古银杏树308株,是全国乃至全球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保留最完好的一处银杏古群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险分析,在长期的人与自然共处中,当地居民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自觉和生态文化,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规律。
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处长陈再达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发展、保护人类自己。“荆楚大地,灵秀富饶,正是因为湖北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才诞生了伟大的药圣李时珍和他的医药圣典《本草纲目》,从而让中医药文明走上世界之巅。”
据悉,近年来,随州全力构建鄂北生态屏障,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颁布实施全国首个《古银杏树保护条例》,全市生态质量指数达71.7,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