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我市19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达100%。6个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达100%。跨界流域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达标率100%。
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22年,我市3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曾都区先觉庙水库水质Ⅱ类、随县封江口水库、广水市许家冲水库水质均为Ⅲ类。
三、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22年,我市空气达标天数314天(其中:优79天,良235天),优良率为86.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8,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
四、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我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土壤综合污染水平处于安全警戒线以内。
五、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2022年,随州市城区功能区声功能质量昼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92.5%,夜间监测总点次达标率为85%。
六、全市降水酸雨监测情况
2022年,我市年均降水pH值范围在6.41-7.20之间。全年未检出酸雨。
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随州2022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现再进位、再创优,综合成绩全省排名第5,较2021年进1位,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等次。
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进步
全市19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达100%,超过省定目标5.3个百分点;6个国控断面水质Ⅱ、Ⅲ类比例达100%,提前完成省定目标。3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0%,超过省定目标0.7个百分点,PM2.5浓度均值34.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3.4%,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未发生重污染天气。
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达到新水平
五轮次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按期整改到位118项,信访办结率达到99.4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颁布实施,与周边武汉、襄阳、南阳、信阳等7个地市建立跨界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展现新作为
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3%;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全省领先,处理率达到100%;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9.81%、94.17%。“三线一单”成果有效落地运用,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划定涢水片区、㵐水片区、淮河片区、澴水片区等四大三级流域治理单元,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不断优化。
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深化生态示范市、县、镇、村“四级联创”,增创省级生态镇4个(广水余店镇、长岭镇、随县小林镇、淮河镇),省级生态村21个,累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曾都区、随县、广水市),省级生态镇26个,省级生态村247个,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进成效显著。随县高城镇农民付本发身残志坚植绿44载,获评“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
五、生态环保项目谋划实现新突破
成功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1.278亿元,环保金融支持EOD项目实现零突破,曾都区府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作为全省五个EOD项目之一率先进入生态环境部支持库,获政策性贷款11.8亿元。
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
优化执法监管方式,坚持“多开清单、慎开罚单”,创新“专班入企、驻点帮扶”工作举措,获得企业一致好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14个。对109家排污单位开展闲置排污权核定。建立“事前优化审批+事中指导建设+事后帮扶整改”的“分段服务”机制,有效规避项目建设运行期环境风险。
答记者问
1.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联系非常密切,请问环保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以“效”为先,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实现100%;精简申报资料20余项;推进31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实现1天办结。提升县级政务服务质效及环境管理自主权,区县审批占比达90%。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审批项目63个,引导企业登记备案建设项目202个,减少项目审批占比达76.23%。
以“商”为重,靶向施策,提升涉企服务效力。建立了78个重大项目环评管理台账,定期调度项目环评进度。组织专家对国能长源随州发电有限公司灰场、犇星公司年产1000吨多孔硅等8个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指导优化环评内容,规避项目运行后环境风险。建立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分类实施引用园区规划环评结论、简化项目评价内容等惠企措施,简化环评项目6个。实施排污权交易容缺受理等制度,助力环评审批提速增效。
以“法”为本,惠企帮扶,注入优化营商环境动力。统筹推动党建惠企及企业帮扶活动,组建帮扶专班,协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强化对环评中介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信用评价和信息公开,定期开展日常考核及环评报告技术复核。构建包容审慎监管体系。制定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任务,将30余家企业(项目)动态更新列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进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监管智能执法模式,累计减少入企100余次。
2.2022年,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省定年度考核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如何,下一阶段将采取哪些重点攻坚举措?
上半年,我市19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值达标17个,达标率89.47%,虽同比持平,但水质总体向好。过去超标频次较高的高锰酸盐指数,通过近几年集中攻坚、精准施治,上半年全部达标。
下一步,将在“四防四治一支撑”上成势见效。
“四防”:一是预防。推行国控断面“每月一旬一监测、重点时段加密监测”预报预警机制。二是研防。把握随州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加强治水规律性研究,制定实施丰水期、枯水期、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水污染防治应对预案。三是技防。建立治水专家信息库,健全智能化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新技术手段在水污染防治中的运用。四是联防。探索推进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落实境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涉水领域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实施环境监测与环保执法信息共享、良性互动。
“四治”:重点开展四大涉水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二是化工园区涉水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专项整治行动。四是城镇水源地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全市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一支撑”:就是强化重大涉水项目支撑。重点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三水共治”项目库,统筹谋划、多头储备、联合实施一批流域治理重大项目,致力破解一批治水难题。当前,我们正督导4个在建、2个待开工涉水项目加快建设,为全市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3.环境空气质量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请问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如何?下一步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我市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并在2022年历史性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今年上半年,受“跨年霾”和北方沙尘频繁传输的影响,加上疫情后经济活动逐渐恢复,污染物排放也随之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同比也出现了反弹。
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出台《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治理攻坚战役和“六大”专项提升行动计划》,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加大投入,科学治气。充分利用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组织认真梳理全市产业结构分布,制定完善全市污染源排放清单,建立“一企一策”、“一园一策”、“一区一策”,开展“靶向”整治。继续加大硬件投入,实现对污染源精准分析,科学管控。
紧盯短板,加强整治。结合随州实际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短板”,集中持续做好城区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餐饮油烟、扬尘污染、露天焚烧、汽车维修喷漆、移动源污染防治“六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腾库扩容,扎实减排。持续开展涉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企业“一对一”帮扶指导和跟踪督办。
压实责任,严格考核。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每月开展评分考核,推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