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情况公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序号34整改销号公示
发布日期:2021-03-16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生态环境局 审核:生态环境局 字号:[ ]

按照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通知要求,现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专项督察反馈意见序号34整改情况公示如下:

一、反馈意见建议: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整改措施:

1.深入实施《随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随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要点(2019-2020年)》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两禁”(禁鞭、禁烧)、“三控”(严控施工扬尘、严控道路扬尘、严控燃煤锅炉)、“四治”(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柴油货车〉排气污染治理、烧烤油烟污染治理、油气回收治理)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大工业污染、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

2.落实政策激励,对实施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企业,由受益财政按照节能减排设备投资额的3%兑现奖补。严格控制新增落后产能,有序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坚定不移地推进去产能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先进适用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应用,认真落实《随州市鼓励自主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炎帝人才支持计划加快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的意见》等鼓励科技创新的系列政策,激励企业引进应用大气污染防治先进科技成果,按企业引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交易额的20%给予补贴。对大气污染防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研发平台建设、专利申报给予相应奖励,促进提升随州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平。

三、整改完成情况:

1.列出打赢蓝天保卫战25项交账任务清单,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部门、镇街的责任。

2.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印发了《随州市2020年度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了全市专用汽车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宣贯工作。积极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监管能力建设,组织对全市36家建有油漆涂装工艺的所有专用汽车制造企业根据厂区面积大小安装了3~6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对油漆涂装点以及厂区敏感场所实施24小时视频监控。持续加强跟踪督办和执法监管,全市纳入调度的36家具有涂装工艺的规模企业均基本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

3.持续推进禁鞭工作,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市环委会对发生大面积秸秆焚烧的地方在全市通报批评,随州市政府专门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力的相关负责人予以约谈,全市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较好遏制。截至2020年底,全市可利用资源量为130.83万吨,秸秆总利用量为121.7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42%。其中,曾都区可利用资源量为22.39万吨,秸秆总利用量为20.3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1.02%;随县可利用资源量为71.29万吨,秸秆总利用量为67.7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3.92%;广水市可利用资源量为37.14万吨,秸秆总利用量为33.5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0.38%。

4.规范扬尘治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市政工程扬尘防治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房屋市政工程施工扬尘专项整治工作通告》《随州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及时编印《随州市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标准手册》1000余册,发放到各施工企业和项目部,指导施工项目扬尘防治工作。狠抓扬尘监管。将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和扬尘防治工作作为办理施工许可的要件之一。对落实不到位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城区所有在建工程扬尘防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不定期的巡查,改善施工现场作业条件。督促施工项目加强对施工现场原材料的管理,重点做好建筑材料堆放、覆盖以及储存的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周检查、月评比、季通报机制,督促参建各方落实扬尘防治责任,确保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道路全硬化、围挡标准化、冲洗自动化、裸土覆盖化、降尘喷淋化、建筑垃圾消纳标准化”“六化”要求,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建筑施工扬尘进行不间断的巡查、抽查。先后检查在建工程150余项,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100余份,立案查处2起,约谈各类违法违规责任人30余人次。各交通建设工程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扬尘污染防治要求,强化工作力度,做到“六个百分之百”。加强公路建养施工扬尘污染管控,组织落实重污染天气下公路施工和养护扬尘污染控制应急预案。

5.全面完成了燃烧小锅炉淘汰整治工作。印发了《随州市燃煤燃薪锅炉改气改电改汽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发改、生态环境、质监部门联合对全市范围内燃煤(薪)锅炉进行了清理,将312台(699蒸吨)20蒸吨/小时以下锅炉列入淘汰或改造计划,截至2018年8月31日燃煤(薪)锅炉已全部整改整治到位。

6.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制定了《随州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随环办〔2017〕10号)等文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批大气物排放重点企业均完成了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安装了烟气自动监测仪,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全面开展了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达标治理工作,对29家企业明确了整治企业、内容和时间节点,并按要求完成了相关整治工作。开展了“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工作,截至2020年底,累计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25家,形成“散乱污”企业清单,全部按要求建立管理台账,确保纳入整治的所有企业均按要求完成整治目标任务。

7.开展机动车污染排放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印发了《随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分解下达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随环委办〔2019〕15号),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建成两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施并与省级平台联网,建设10套道路机动车黑烟抓拍设施。组织对全市范围内所有机动车排放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了“拉网式”执法检查,召开会议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督促整改。印发《关于切实规范专用汽车制造行业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相关企业在坚决落实国家关于环保信息公开、排放标准等相关工作要求。印发《随州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随政发〔2020〕17号),全面推进辖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整治工作。

8.积极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印发《关于印发随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随政办发〔2019〕22号),按要求对预案进行了重新修订。每年按要求完成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的编制及上报上传工作。在每年臭氧污染高发时期均印发通知,在随州城区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强化执法工作;在重污染天气期间,会同气象部门加强预警预报,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管控。

9.积极对上争取节能专项支持资金。坚持源头防控,将国家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国家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重大产业过剩企业、年综合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有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项目等,作为我市节能审查负面清单。严禁核准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为湖北可口黑大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冷库高效节能项目争取省节能专项资金300万元。策划上报“十四五”重大节能工程。积极策划2021年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7个,总投资291276万元,“十四五”重大节能工程18个,总投资389666万元。

积极申报2021年中央预算内能效提升项目3个,总投资共8830万元,项目建设后,提升污染治理能力20%左右。加强能耗监测预警。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工作的通知》《市发改委关于转发<省发改委办公室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能耗双控工作存在突出问题通报>的通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督办检查、跟踪问题整改。建立科学预警、监测、调度工作机制,定期监测分析全市规上工业能源统计月报、全社会用电量统计月报等数据,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电耗)与产值数据匹配分析,跟踪监测能源投入产出异常情况,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积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工作,组织我市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计划的六家企业开展在线监测培训,督办完成新建、改扩建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端系统,按照“一企一策”方式,确保数据尽早准确上传至省级监管平台。深入重点耗能企业调研,督导节能挖潜。先后指导广水华鑫冶金有限公司、广水雅都恒兴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创新生产工艺,实施节能改造,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产业生产链,有效管控能源能源消费增量。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增效专家会诊活动,邀请汉谷云智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麦迪嘉机电、湖北茂明节能等专家到湖北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盐银港湖北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计量、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扎实开展节能监察执法,定期检查各地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提出整改意见。抓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降耗监管,对在用工业锅炉进行能效测试。

10.制定并实施2020年度《湖北省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推进中心城区零星工业企业“退二还三”工作,主导搬迁了随州市世力达生物科技公司、随州市圣民药品包装有限公司、随州市育才印务公司、随州市卫东化工公司等企业。中心城区范围内零星工业企业只减不增,停止一切新、改、扩建行为,有序推动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外迁和向园区集中布局的工作。

11.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选择5G及配套零部件(泰晶科技、毅兴智能)、生物医药(健民集团)、应急救援装备(程力、齐星、江南等)、新型功能材料(金龙新材料)、资源循环利用(金环水泥)、清洁能源、新能源专用汽车等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围绕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应急产业、地铁装备、香菇产业、编钟文化产业四大产业基地。相继出台实施方案、发展规划,策划投资项目300多个,总投资近千亿元。对从事新兴产业的传统转型企业、龙头企业、潜力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研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关于扎实推进“百企百亿技改工程”的通知》,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对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按设备购买价值5%的比例给予了配套资金支持,齐星车身、东风车轮、品源现代、裕国菇业、江南专汽、华龙车灯等50余家企业实现了机器换人,毅兴智能、恒天新楚风、泰晶科技等6家企业入选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泰晶科技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019年,将湖北毅兴智能公司年产480台数控刀塔式车库和20台卧式加工中心项目等80个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纳入项目库,争取省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专项资金2221万元,同比增长38.7%。全市59个对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贡献大、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优势技改项目通过设备补贴、项目贴息、万企上云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湖北楚胜投入333万元,新上环保喷漆设备;方正建材投入154万元新上除尘设备;金龙新材料投入86万元购买油烟净化设备。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出台《随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对新上节能减排项目的企业予以补贴,支持企业绿色发展。推动水泥、钢铁等工业窑炉、高炉实施废物协同处置,加快上下游产业资源循环利用。随县金环水泥投资4800万元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生产水泥和混凝土及砂浆项目,该项目自投产以来,共处理建筑垃圾20余万吨,生产再生砂石及砂浆15万吨,生产混凝土9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四、下一步持续深化整改措施:

我市将长期坚持,持续深化此项任务的整改,围绕协同控制PM2.5和O3,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推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锅炉使用企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强化车、油、路联合管控,扎实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积极推进“蓝天卫士”视频监控设施建设,更大力度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形成联动推进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合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全省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试点。继续深入实施《随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随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要点(2019-2020年)》工作部署,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改善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同时继续落实政策激励,促进提升随州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平。

如果公众对该问题整改公示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2021年3月16日-2021年3月22日)向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反映。


联系方式:0722-3313016

随州市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3月16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