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日期:2021-07-03 信息来源:随州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随州市城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审核:生态环境局 字号:[ ]

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1

一、环境质量状况

1、空气环境质量

2011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为345天,

达标率为94.5%2010年相比,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349天,达标率减少

1.1个百分点。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17毫克/立方米,比2010年(0.023毫克/立方米)下降了26.1%。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23毫克/立方米,比2010年(0.022毫克/立方米)上升了4.5%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96毫克/立方米,比2010年(0.085毫克/立方米)上升了12.9%。

降尘:市区空气环境中降尘年平均浓度为7.44/平方公里月,基本保持在上年的水平。

降水:市区环境空气中降水的PH均值为6.39,全年未检出酸雨。

2、地表水环境质量

1)河流

府河流域随州段水质质量状况保持在上年的水平:

涢水洪山镇断面水质为Ⅱ类;涢水王福窑断面水质为Ⅲ类;水厉山镇断面水质Ⅲ类;水自来水上游断面水质为Ⅲ类;府河魏家畈断面水质为Ⅲ类;府河平林断面水质为Ⅲ类;淮河除山大桥断面水质为Ⅲ类,以上断面均能达到Ⅲ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2)水库

2011年,主要对先觉庙水库、徐家河水库进行了监测:

先觉庙水库:水质为Ⅲ类,符合Ⅲ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徐家河水库:库心、出口为Ⅳ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3)饮用水源

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先觉庙水库和王福窑断面的水质达标。

3、声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噪声:城市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7分贝,与上年上升0.1分贝。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城市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

65.6分贝,与上年上升0.2分贝。

二、污染物排放状况

1、废水状况

2011年度全市废水排放总量9088.55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7177.36万吨,占总量的79%,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04.97万吨,占总量的21%(其中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为1624.97万吨)。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烟草制品业等。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52879.82吨,其中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4711.9吨,占排放总量的47%,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5301.4吨,占排放总量的10%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867.68吨,其中生活污水中排放3083.71吨,占排放总量的53%,工业废水中排放291.2吨,占排放总量的5%

2、废气状况

从行业上看,工业废气排放主要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

废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烟(粉)尘。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8041.38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617.38吨,占排放总量的57%,生活二氧化硫排放3424吨,占排放总量的43%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7172.1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924.1吨,占排放总量的13%,生活氮氧化物排放103吨,占排放总量的1%,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6145吨,占排放总量的86%

烟(粉)尘排放总量为14894.48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13261.48吨,占排放总量的89%,生活烟尘排放1070吨,占排放总量的7%

全市统计运行的重点企业工业废气处理设施105台(套),处理能力94.998万标立方米/时,年运行费用1145万元。

2011年重点控制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源,加强烟尘治理工作,继续推广使用管道煤气等清洁能源,同时加强城市道路改造,控制市区扬尘污染。

3、工业固体废物

2011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4.89万吨,以炉渣和冶炼废渣为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14.85万吨,综合利用率99.7%。处置量0.043万吨。

4、医疗废物

2011年度医疗废物产生量280.88吨,全部转移到有资质处置的单位进行了安全处置。

三、环境管理

1、环境法制

2011年,全市发现环境违法行为178起,现场教育制止3起,立案175件,实施行政处罚160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件,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出动环境监察人员2316人次,检查企业3601105次,先后对“两高一资”、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2011年挂牌督办企业、化工行业及涉危单位、造纸企业、尾矿库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较好成效。专项行动期间,通过严格执法,限期治理13家,关停企业6家,促使化学需氧量减排263.6吨,二氧化硫减排1352

2、建设项目

2011年,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当年审批的建设项目250个,项目总投资156.8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17亿元。

2011年,全市完成环保验收项目51个,项目总投资5.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0.4亿元。

3、环境监察

2011年,全市各级环境监察队伍加大了现场检查和执法力度,在督促企业治污的同时,不断加大排污申报的管理力度,全市共办理排污申报登记的企业数798个。

2011年各级环境监察队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到依法、全面、足额核定排污费。

4、总量减排完成情况

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完成减排任务。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0.57%,化学需氧量比上年下降3.13%

四、环境宣传和教育

围绕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环保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随州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各媒体记者开展“我们距离环保模范城有多远”、“我为创模做什么”两大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分别在《随州日报》、随州电视台、随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开设《三城同创》、《环保城市你我共建》、《争做环保人、争创环保城》等专栏,播发创模相关稿件200多篇,播放公益广告300余条(次),为“创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认真组织“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在《随州日报》上开辟宣传专版,发表了市委常委、副市长彭明方的署名纪念文章《奋力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发布了《2010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公报》。在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开展了家庭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在开展神农公园举办了创模知识展览。

积极推动环保知识进课堂。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全市有3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市教育局印发通知,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环保课程,采用统一的环境教育专题教材。

积极拓展公众参与环保平台。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组建了“市民环保检查团”和“环保专家服务团”,组织对重大、重点项目环保工作进行监督。

五、环境质量监测

2011年,环境监测部门对空气、地面水、饮用水水源、噪声和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全年获取监测数据136382个,其中空气环境监测数据131472个、地表水监测数据1674个,其它数据3236个。全年获取污染源监测数据9506个,其中废气2160个、废水3342个、噪声2160个,其它1844个。

六、农村环境保护

2011年度我市加强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组织创建了生态乡镇工作:曾都区洛阳镇被授予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称号,大洪山长岗镇、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分别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村”。认真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全面启动了农村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工作,扎实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畜禽养殖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行动,依法取缔关停了22个非法畜禽养殖场,否决了4个农村污染转移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