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度)
一、环境质量状况
1、空气环境质量
2012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为332天,达标率为90.7%。
与2011年相比,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344天,达标率减少了3.5个百分点。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18毫克/立方米,比2011年(0.019毫克/立方米)下降了5.3%。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22毫克/立方米,比2011年(0.019毫克/立方米)上升了15.8%。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84毫克/立方米,比2011年(0.096毫克/立方米)上升了12.5%。
降尘:市区空气环境中降尘年平均浓度为7.06吨/平方公里•月,基本保持在上年的水平。
降水:市区环境空气中降水的PH均值为6.52,全年未检出酸雨。
2、地表水环境质量
(1)河流
府河流域随州段水质质量状况保持在上年的水平:
涢水洪山镇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王福窑断面水质为 III类;厥水厉山镇断面水质III类;厥水自来水上游断面水质为III类;府河魏家畈断面水质为III类;府河平林断面水质为III类;淮河除山大桥断面水质为III类,以上断面均能达到I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2)水库
主要对先觉庙水库、徐家河水库进行了监测:
先觉庙水库:水质为III类,符合I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徐家河水库:库心、出口为III类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3)饮用水源
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先觉庙水库和涢水王福窑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3、声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噪声:城市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2.4分贝,比上年上升0.8分贝。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城市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8.4分贝,比上年上升3.0分贝。
二、污染物排放状况
1、废水状况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7246.7405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440.5440万吨,占总量的75%,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799.7615万吨,占总量的25%(其中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为1609.7615万吨)。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烟草制品业等。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52414.29吨,其中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5927.821吨,占排放总量的50%,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4074.01吨,占排放总量的8%,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21178.459吨,占排放总量的40%,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1234吨,占排放总量的2%.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974.774吨,其中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3256.398吨,占排放总量的55.5%,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83.395吨,占排放总量的4.7%。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2154.981吨,占排放总量的36%,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为280吨,占排放总量的4.8%.
2、废气状况
从行业上看,工业废气排放主要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
废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烟(粉)尘。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7964.9609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326.9609吨,占排放总量的54%,生活二氧化硫排放3638吨,占排放总量的46%。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7671.371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911.811吨,占排放总量的12%,生活氮氧化物排放120吨,占排放总量的2%,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6640吨,占排放总量的86%。
烟(粉)尘排放总量为14418.859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12724.409吨,占排放总量的88%,生活烟(粉)尘排放1070吨,占排放总量的7%,机动车烟(粉)尘排放624.45吨,占排放总量的5%
全市统计运行的重点企业工业废气处理设施103台(套),处理能力96.632万标立方米/时,年运行费用1089.7万元。
3、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4.082万吨,以炉渣和冶炼废渣为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14.074万吨,综合利用率99.9%。处置量0.0132万吨。
4、医疗废物
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378.076吨,全部转移到有资质处置的单位进行了安全处置。
三、环境管理
1、污染治理
全市环境统计范围内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9个,其中工业企业废水治理项目5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2个,畜禽污染治理项目11个,机动车减排项目1个。
2、环境法制
全市环保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2387人次,检查企业781家,出动车辆约750余次,先后对“两高一资”、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2012年挂牌督办企业、化工行业及涉危单位、造纸企业、尾矿库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专项行动期间,通过严格执法,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8家,关停企业1家。
3、建设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共审批的建设项目250个,总投资138.7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5亿元。
全市完成环保验收项目72个,项目总投资26.0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3亿元。
4、环境监察
全市各级环境监察队伍加大了现场检查和执法力度,在督促企业治污的同时,不断加大排污申报的管理力度,全市共办理排污申报登记的企业数848个。
各级环境监察队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到依法、全面、足额核定排污费。
5、总量减排完成情况
年初省人民政府与我市签订了《2012年度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三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1年下降1.5%、1.0%、1.0%,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1年增加1.0%。为此,我市精心筛选制定合理计划方案,最终确定19个减排项目。经核算,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1年下降2.84%、5.1%、2.6%和上升0.72%,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四、环境宣传和教育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熊宗耀同志任组长的宣教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宣教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纳入了各地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调整充实了26人的宣传信息工作网络队伍。一年来,各级新闻媒体共发表宣传随州环保工作的新闻稿件153篇,各级网站、信息刊物等媒体采用随州环保信息257条。编印《随州环保》13期,编发信息186条。
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教活动。6月5日上午,市人大、市政府联合举行201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慧敏、副市长冯茂东出席大会并发表纪念讲话,分别向随州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团和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向环保监督员颁发聘书,向学生赠送环保学习手册,环保志愿者代表宣读了倡议书。当天的《随州日报》,刊登了副市长冯茂东的纪念文章《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繁荣》,发布了《2011年度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呼吁全体市民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质量和变化。在全市启动了全民环保“百千万”活动,即:聘请百名环保监督员、组建千人环保志愿者队伍、征集万人环保签名。发动公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创环保模范城市。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宣传展牌、送环保知识进企业、印制绿色消费提示卡、悬挂环保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环境日期间,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人员300多人(次),进社区、进学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宣传受众10余万人。
以绿色创建创建为抓手,推动环保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在全市中小学校普及了环境教育教材,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曾都区府河中心学校和曾都区第二中学被省环保厅、省教育厅授予第七批省级绿色学校。联合市文明办、市妇联、市发改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评选表彰低碳环保家庭和低碳环保明星活动。市妇联举办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理论讲座。
五、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监测部门对空气、地面水、饮用水水源、噪声和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全年获取监测数据74603个,其中小时空气环境监测数据70080个、地表水监测数据1632 个,其它数据2891个。全年获取污染源监测数据8978个,其中废气 2105个、废水3152个、噪声1933个,其它1788个。
六、农村环境保护
2012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力度,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实现神韵随州总体目标,我市对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等农村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整治。通过抓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抓措施,提高整治效果;抓投入,争取多方支持;抓机制,巩固长效管理等做法对我市279个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为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行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建立了湖北新光生态农业清洁养殖基地,随县安居泡泡青、曾都区万店菜豌豆清洁种植基地等六个清洁种植、清洁养殖项目。带动我市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项目的发展。
通过开展环境整治,我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强化,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庄面貌大幅改善。按照生态文明创建要求,我市生态村、生态镇数量不断刷新。大洪山长岗镇、曾都区洛阳镇、随县三里岗镇被授予省级生态镇。随县尚市群金村等 9 个村被授予省级生态村。创建市级生态村 29 个。目前我市启动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向新的生态创建目标奋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