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4年度)
一、环境质量状况
1、空气环境质量
2014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为292天,达标率80.0%。
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比2013年多2天,达标率上升0.5个百分点。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17毫克/立方米,比2013年(0.020毫克/立方米)下降了15.0%。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 0.018毫克/立方米,比2013年(0.023毫克/立方米)下降21.7%。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08毫克/立方米,比2013年(0.099毫克/立方米)上升了9.1%。
降尘:市区空气环境中降尘年平均浓度为 7.01 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下降0.12吨/平方公里•月。
降水:市区环境空气中降水的pH值在6.21-6.72之间,全年未检出酸雨。
2、地表水环境质量
(1)河流
府河流域随州段水质质量状况保持在上年的水平:
涢水洪山镇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肖店断面水质为III 类;涢水王福窑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白云湖断面水质为III 类;厥水自来水上游断面水质为III类;府河魏家畈断面水质为III类;府河平林断面水质为III类;淮河除山大桥断面水质为III类,以上断面均能达到I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厥水厉山镇断面水质IV类,未达到I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2)水库
2014年,主要对先觉庙水库、徐家河水库进行了监测:
先觉庙水库:水质为III类,符合I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徐家河水库:库心、出口为II类水质,符合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3)饮用水源
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先觉庙水库和涢水王福窑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3、声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噪声:城市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4 分贝,比上年下降0.3分贝。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城市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6.0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
二、污染物排放状况
1、废水状况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7637.542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930.52万吨,占总量的77.6%,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99.917万吨,占总量的22.3%,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为7.105万吨,占总量的0.1%。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烟草制品业等。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51225.205吨,其中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6998.948吨,占排放总量的52.6%,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3957.5039吨,占排放总量的7.7%,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9034.7531吨,占排放总量的37.2%,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1234.0000吨,占排放总量的2.5%.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813.4148吨,其中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3354.981吨,占排放总量的57.7%,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91.1078吨,占排放总量的5.0%。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1887.3260吨,占排放总量的32.3%,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为280.0000吨,占排放总量的5.0%.
2、废气状况
从行业上看,工业废气排放主要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
废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烟(粉)尘。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8017.13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056.13吨,占排放总量的50.5%,生活二氧化硫排放3961吨,占排放总量的49.5%。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9325.709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926.929吨,占排放总量的9.9%,生活氮氧化物排放280吨,占排放总量的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8118.78吨,占排放总量的87.1%。
烟(粉)尘排放总量为9664.138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7808.428吨,占排放总量的89.7%,生活烟(粉)尘排放1125吨,占排放总量的6.3%,机动车烟(粉)尘排放730.71吨,占排放总量的4%。
3、医疗废物
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395吨,全部转移到有资质处置的单位进行了安全处置。
三、环境管理
1、总量减排
全市环境统计范围内总量减排项目31个,其中工业企业废水治理项目1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2个,畜禽污染治理项目26个,淘汰落后产能2个。
2、环境法制
2014年全市开展环保专项集中清查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7000余人(次),现场检查企业3000余家(次)。
3、建设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共审批的建设项目329个,总投资1678125.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7049.9万元。
全市完成环保验收项目135个,项目总投资9244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343.1万元。
4、环境监察
全市各级环境监察部门加大了现场检查和执法力度,在督促企业治污的同时,不断加大排污申报的管理力度。全市共办理排污申报登记企业数682家。
各级环境监察队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到依法、全面、足额核定排污费。
5、总量减排完成情况
年初省人民政府与我市签订了《2014年度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3年下降1.5%、2.5%、1%、1%。为此,我市精心筛选制定合理计划方案,最终确定31个减排项目。经核算,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3年下降1.52%、2.54%、1.03%、1.08%,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四、环境宣传和教育
围绕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环境综合整治、“最美基层环保干部”柳华斌先进事迹等重点、热点、焦点开展新闻宣传,邀请和组织市内各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工作进展与成效。2014年,全市环保系统共有279条信息被市级及以上党委、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的信息媒体采用,各级新闻媒体共发表宣传随州环保新闻稿件288篇,组织宣传专版7个,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重量级媒体发布随州环保稿件10余篇。为全市环保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举办随州市“向污染宣战——减少污染,爱我家园”环境保护摄影大赛,征集环保摄影作品460多幅,在随州博物馆连续展出一个月时间。以市人大、市政府主办,市环保局承办的形式,举办了“2014年随州市纪念世界环境日环保摄影展暨随州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企业家、环保志愿者还分别发出了环境保护的倡议,环保部门作出了服务公开承诺。在6月5日的《随州日报》开辟专版,发布全市环境状况公报。在12.4法治宣传周期间,与随县环保局联手,送环保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在新环保法实施前,通过媒体评论、专家解读,印发公开信等形式宣传新环保法及相关配套的执行细则。
主动搭建公众参与环保平台,开展了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开通了“随州环保”微信公众服务号。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邀请市内各主流新闻媒体、网络论坛的10名环保监督员进行互动,参与“零点行动”夜间突查等执法行动。
在全省环保宣教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中,我市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随州市环保局被评定为优秀单位。全市有9名环保志愿者、21名小学生被省环保厅授予“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和“湖北少年环保使者”称号。
五、环境质量监测
2014年,环境监测部门对空气、地面水、饮用水水源、噪声和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全年获取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719966个,其中小时空气环境监测数据714792个、地表水监测数据1632 个,其它数据3542个。全年获取污染源监测数据11820个,其中废气3120个、废水3745个、噪声2641个,其它2314个。
六、农村环境保护
2014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生态湖北建设“111”工程要求,继续推进“两清两减、两创两治”,切实改变农村环境,维护生态自然平衡,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围绕“111”工程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抽查验收了2013年全市3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的建设工作;成功申报了2014年张塆等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全面维护了2013—2015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174个问题和连片整治村全部通过部级审核。
围绕“111”工程抓生态创建。启动了省级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曾都区打造成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实地考察并最终认定了随县张家畈村等84个村为2014年市级生态村,广水市郝店镇等3个镇为市级生态镇;成功申报了府河等3个镇为省级生态镇,枣树坳村等34个村为省级生态村。
围绕“111”工程抓清洁养殖。初步统计了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和治污设施运行情况,总数596家,达标治污和稳定运转的只有112家,其中生猪494:87、肉牛44:8、蛋鸡37:7、肉鸡21:10,达标率18.8%。
围绕“111”工程抓清洁种植。经过认真筛选,成功申报了“二月风”葛根为随州市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实现了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零的突破。
围绕“111”工程抓功能保护区建设。大洪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已顺利通过复核验收并授牌,这是随州市第一家获此殊荣的旅游区;中华山林场已通过省级自然保护区认定,成为随州市第一家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
围绕“111”工程抓生态文明建设。组织研讨了湖北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6条修改意见;深入探讨了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开放开发意见,提出了合理化修改意见3条;组织学习和实地考察了国家级生态功能红线在随州地区的划定方案,并结合随州的实际提出了利于随州经济发展的修改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