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度)
一、环境质量状况
1、空气环境质量
2013年我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态,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为290天,达标率79.4%。
与2012年相比,全年达到二级及以上的天数332天,达标率减少了11.3个百分点。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20毫克/立方米,比2012年(0.018毫克/立方米)上升11.1%。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 0.023毫克/立方米,比2012年(0.021毫克/立方米)上升9.5%。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097毫克/立方米,比2012年(0.084毫克/立方米)上升了15.5%。
降尘:市区空气环境中降尘年平均浓度为 7.13 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上升0.07吨/平方公里•月。
降水:市区环境空气中降水的pH值在6.21-6.67之间,全年未检出酸雨。
2、地表水环境质量
(1)河流
府河流域随州段水质质量状况保持在上年的水平:
涢水洪山镇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王福窑断面水质为III 类;厥水厉山镇断面水质III类;厥水自来水上游断面水质为III类;府河魏家畈断面水质为III类;府河平林断面水质为III 类;淮河除山大桥断面水质为III类,以上断面均能达到I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2)水库
2013年,主要对先觉庙水库、徐家河水库进行了监测:
先觉庙水库:水质为III类,符合I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徐家河水库:库心、出口为II类水质,符合II类功能区控制目标。
(3)饮用水源
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先觉庙水库和涢水王福窑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3、声环境质量
城市环境噪声:城市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7 分贝,比上年下降0.7分贝。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城市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5.4分贝,比上年下降3.0分贝。
二、污染物排放状况
1、废水状况
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7491.491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723.2万吨,占总量的76.4%,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761.186万吨,占总量的23.5%,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为7.105万吨,占总量的0.1%。
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烟草制品业等。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50240.7009吨,其中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6169.353吨,占排放总量的5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3256.3219吨,占排放总量的6.5%,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9581.026吨,占排放总量的39%,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1234吨,占排放总量的2.5%.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766.584吨,其中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3251.282吨,占排放总量的56%,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89.452吨,占排放总量的5%。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1945.85吨,占排放总量的34%,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为280吨,占排放总量的5%.
2、废气状况
从行业上看,工业废气排放主要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
废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烟(粉)尘。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7921.77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4096.77吨,占排放总量的51.7%,生活二氧化硫排放3825吨,占排放总量的48.3%。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8652.18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847.91吨,占排放总量的9.8%,生活氮氧化物排放200吨,占排放总量的2.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7604.27吨,占排放总量的87.9%。
烟(粉)尘排放总量为17834.235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16001.105吨,占排放总量的89.7%,生活烟(粉)尘排放1125吨,占排放总量的6.3%,机动车烟(粉)尘排放708.13吨,占排放总量的4%。
3、工业固体废物
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3.913万吨,以炉渣和冶炼废渣为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13.908万吨,处置量0.0044万吨。
4、医疗废物
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395吨,全部转移到有资质处置的单位进行了安全处置。
三、环境管理
1、总量减排
全市环境统计范围内总量减排项目23个,其中工业企业废水治理项目1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个,畜禽污染治理项目18个,淘汰落后产能1个,工业企业锅炉煤改气治理项目2个。
2、环境法制
全市环保专项行动继续推进,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208人次,检查企业425家,出动车辆约500余次,先后对“两高一资”、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2012年省级挂牌督办企业、化工行业及涉危单位、造纸行业、尾矿库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环保专项行动期间,通过严格执法,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8家,关停企业2家,解除挂牌督办企业1家(随州市飞普电瓶有限公司)。
3、建设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共审批的建设项目277个,总投资153.8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87亿元。
全市完成环保验收项目144个,项目总投资68.92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86亿元。
4、环境监察
全市各级环境监察部门加大了现场检查和执法力度,在督促企业治污的同时,不断加大排污申报的管理力度。全市共办理排污申报登记企业数970个。
各级环境监察队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做到依法、全面、足额核定排污费。
5、总量减排完成情况
年初省人民政府与我市签订了《2013年度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三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2%、2%、0.2%,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与2012年持平。为此,我市精心筛选制定合理计划方案,最终确定30个减排项目。经核算,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2年下降3.86%、4.02%、5.23%、0.23%,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四、环境宣传和教育
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开展宣传纪念活动。6月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随州市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大会”,纪念第42个“六·五”世界环境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慧敏、副市长孙文君参加活动并讲话,呼吁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纪念大会结束后,一百多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身着“我环保·我健康”的环保骑行服,车上插着印有“我骑行,我环保,我健康”、“绿色出行,环保健康”、“环保共参与,健康你我他”、“环境人人共享,保护人人有责”的宣传彩旗,在城区主干道骑行巡游,宣传绿色环保,倡导低碳出行。在世界环境日及其他环境纪念日期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上下联动,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环保科技下乡、环保普法宣传、“地球一小时”等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0多份,宣传受众10余万人。
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推动环保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广水市八一学校成功申报第八批省级绿色学校。我市李显等72名青年环保志愿者被省环保厅授予“2013年度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朱文卓等18名中小学生被评为“2013年度湖北绿色环保少年”
认真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结合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创建,围绕“环保共参与,健康你我他”的活动主题,采取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活动与新闻采访报道相结合的形式,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以及“三城同创”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视察。同时,组织随州日报、随州电视台、随州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快报、编钟之声报社等媒体进行采访,开设“随州环保世纪行”专栏进行系列报道。
加强了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升环保宣教能力与水平。先后派出2人参加了生态环境部举办的“环境应急与新闻媒体应对培训班”,邀请省委宣传部和省环保宣教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为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作了主题为 “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的专题讲座,提升了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环境舆情及媒体应对能力。
2013年,全市环保系统共有227条信息被市级及以上党委、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的信息媒体采用,各级新闻媒体共发表宣传随州环保新闻稿件306篇。随州市环保局获全省环保新闻宣传工作进步奖,被省环保厅授予全省环保系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阮洪铸、黄永全、周永国等3人被授予全省环保系统宣传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对广水市环保局、市环保局曾都分局、市环境监察支队等3个全市环保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赵明清等17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
五、环境质量监测
2013年,环境监测部门对空气、地面水、饮用水水源、噪声和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全年获取监测数据74603个,其中小时空气环境监测数据705960个、地表水监测数据1632 个,其它数据2891个。全年获取污染源监测数据10772个,其中废气 2724 个、废水3547个、噪声2333个,其它2168个。
六、农村环境保护
2013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实现神韵随州总体目标,我市对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等农村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整治。通过抓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抓措施,提高整治效果;抓投入,争取多方支持;抓机制,巩固长效管理等做法,结合全市“万民干部进万村洁万家”及“洁美家园”大行动,实行重点突破,选定了30个村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强化整治技术指导,共配置垃圾桶3000余个、修建垃圾池150余座、配置各类型垃圾转运车40余台、建成污水治理设施20余处,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为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行清洁养殖示范基地。建立生态、总量、污防联合推进机制,通过典型示范、重点指导、逐步推广、跟踪督办的办法,指导建成了湖北新欣牧业有限公司等16家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带动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
为丰富我市“生态细胞”,我们按照生态文明创建要求,大力开展生态村、生态镇创建工作,积极向上申请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推进各村整治进度,在各村党员干部群众中形成一种“整治——申报——奖励——再整治”的良性循环意识,全市生态创建热情高涨,全市组织上报省级生态村9个,省级生态镇2个,完成80个市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镇的申报工作,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数居全国第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